top of page

2022年美国中文教学设计理念与应用系列公益讲座(第五期)活动总结

Updated: Oct 28, 2022


↑ 点击图片查看视频回放 ↑


美国芝加哥时间2022年7月2日下午20时整,由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与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北美分社主办、全美中文教师协会进行学术指导的“2022年美国中文教学设计理念与应用”系列公益活动(第五期)学术讲座成功举办。本次讲座共有来自美国、加拿大的331名国际中文教师参与了Zoom平台和YouTube平台的同步直播。

本次公益讲座的主题为“美国K12中文教学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教学设计策略与应用”,针对解决美国K12中文教学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教学设计策略等相关问题展开研讨。本次讲座由来自美国国际文教学会(AAICE)的林宛芊教授主持。期间,林宛芊教授就“美国K12中文教学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教学设计的意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她提出“提升学生的汉语水平必须与学科知识相结合,这样才能筑牢学生的语言基础”,进一步阐述了融合教学的概念,即用目的语来学习所有的科目,包括数学、科学、历史、地理、音乐、美术等等。此外,林教授还分享了多年来在开展融合教学活动的经验和思考,强调采用融合教学设计策略的优点,既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精熟度。

本次讲座邀请了美国中小学沉浸式汉语教学资深专家秦志宁教授作为主讲嘉宾。在演讲中,秦志宁教授阐述了以学科为基础的中文教学的概念。她指出以学科为基础的中文教学是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的必要途径,各种中文教学模式都能从学科教学中获得更有效的中文学习效果。同时,秦志宁教授从学科的教学内容、主题性的学科教学、知识语言技能的结合以及教授促进认知能力的信息等四个方面,介绍了什么样的学科教材适合中文教学,指出学科教学是美国各州科目教学大纲的要求,明确了采用中文进行自然科学的沉浸式教学的重要性。最后,秦教授总结了实施中文教授自然科学的思路和策略,提出要将科学与阅读相结合以强化概念理解,设计开展科学活动的中文课堂。

随后,来自明尼苏达州霍普金斯新星小学的牛琳老师介绍了新星小学二年级科学教学实践案例。演讲过程中,牛琳老师首先简单介绍了霍普金斯新星小学学生的背景和学校语言教学模式,然后提出了探索式教学的方法,即学生在学习概念的同时,老师提供示例或问题,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和实验主动探究来解决实际性问题。随后,以《这是我的书》八级中的《奔跑的巧克力豆》阅读材料为例,向各位老师展示了带领学生制作玻璃球轨道的过程,主要包括问问题、想方法、做计划、动手做、做改进、深化等六个步骤。最后,牛琳老师则分别展示了动手做和做改进时的教学视频,就实际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总结与思考,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如借鉴EiE课程教学模式、通过小组阅读的方式达到知识的深化与强化、运用SeeSaw APP进行家校互动等。

圆桌讨论期间,来自北美的老师们针对讲座期间做出的思考与感受纷纷向各位嘉宾提出了自己的疑惑与不解。几位教授还根据听讲老师们提出的关于“学科内容课程大纲和中文教学大纲如何在沉浸式课堂中进行衔接”,“幼儿园与小学的沉浸式学习是否有Language arts课程用来讲解语法和汉字”,“怎样定义一年级学生已掌握200个字”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细致且深入的探讨,并结合实际发表了各自对于相关问题的看法。

此次公益讲座结束后,与会老师们纷纷表示,本次美国中文教学设计理念与应用公益讲座一如既往地抓住了当下美国汉语教学中以学科为基础的中文教学的重点问题,且针对实施融合教学设计的策略与应用进行了细致分析,与时俱进。各位教授从一线教学的角度切入的同时,保证了高标准的学术水平,为美国汉语教学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指导性帮助。


与会老师合影留念

与会老师留言精选

27 views0 comments
bottom of page